首页 > 光影视界 > 融媒体 >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738有理讲理》第33期:传统文化如何焕发当代光彩?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融媒体 齐智 2317420

报料电话:0431-8673696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光影视界 > 融媒体 >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738有理讲理》第33期:传统文化如何焕发当代光彩?

QQ截图20170125132609.jpg

  艳佳: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吉林新闻综合广播大型理论访谈节目《有理讲理》,我是艳佳。12月7日到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次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本期有理讲理节目,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话题,首先来介绍一下,今天作客我们直播间的几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松友教授,你好陈教授。

  陈松友:你好。

  艳佳:还有来自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石瑛教授,你好石瑛教授。

  石瑛:主持人好,大家好。

  艳佳:另外还有来自于吉林大学青马工程的学生蒋美艳,欢迎蒋美艳。

  蒋美艳:主持人好,大家好。

  艳佳:那么这次会议是自2005年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时隔11年,再次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那足以说明当下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性。那么今天我们在场的几位嘉宾,还有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大家可以现在就回忆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有什么印象?那我们来听一段记者的街采。

  记者:那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上,你还能记得讲过哪些内容吗?有什么能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

  被访者1:我印象最深的嘛,还是大一时候学的思修课。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日常纠纷的法律法规,我觉得很感兴趣,也非常有用。

  被访者2:马哲、毛概,邓小平理论都学过了。但是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些故事吧。

  记者:在大学的这个思想政治课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样的(课程),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被访者3:思想政治课学完之后吧,我觉得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明白了自己要如何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被访者4: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入党了,成为了一名非常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当时之所以想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就是因为当时在大学,上过很多的那种思想政治课。通过那些课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艳佳:好,那么刚才通过我们记者的街采,大家感受到了,有一些人会觉得大学时候的这个思想政治课是为了他们这个人生制定了很多的规划,也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我想先问一下美艳,你和你身边的同学们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的呢?

  蒋美艳:我个人觉得思想政治课还是挺好的,也挺有意思的,也比较轻松愉快。但是就是我也发现,身边有一些同学对这类思想政治课不是很感兴趣,就是在这些课上都有睡觉,还有就是看各种专业书、课外书,还有玩手机的。我觉得有很多人,也是为了应付点名才去上课的。其实我也觉得就是思想政治课,它带给我们的效益就没有专业课这种效益这么的明显。但是我觉得上大学就是做大学问,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会怎样做人。正所谓“先成人,再成才”。所以我觉得如果没有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的话,那么专业能力再强也不行。所以我觉得开设这些思想政治课还是很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艳佳:确实是存在一些人会忽视掉我们上大学的这个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教育。

  蒋美艳:对,我觉得还不够重视。

  艳佳:那在这儿想问一下我们两位老师,那么我们大学从高校设置这个学科的角度来讲,我们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意义呢?

  陈松友:我先说一下。

  艳佳:好的,陈教授。

  陈松友:我觉得思想政治学科的设计或者是设立,它最终是为了解决我们“培养一个什么样人”的问题。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么我们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征程,需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的话,高校没有思想政治学科的设立,没有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不一定保证他能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者和接班人。所以说,我倒是觉得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而言,那么设立思想政治学科,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

  艳佳:石瑛教授。

  石瑛: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在高等学校里边有两类课程是必须要搞清楚的,一类课程就是与人的学识和修养密切相关的,一类课程是与人未来的工作和职业密切相关的,那么这两类课程是不可以混淆的。我们习惯意义上把第一类与人的学识和修养密切相关的课程,我们称之为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第二类与人的职业和这样的一个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呢,我们称它为是“使人成为某一类人”,“某一种人”的课程,也就是我们意义上常说的这样的一个专业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呢,很显然它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但是它不是简单意义上,使人成为人,使人成为普通人,那么在大学教育体系里面来说呢,它应该是使人成为,特别是使我们的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所以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它也在回答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这样的一些高等教育最核心、最关键的这样的一些问题。

  艳佳:那刚才石教授您说了是两类课程,人成为人,还有人成为某一种人,其实我倒认为第一种应该是一个先决条件,使人成为人。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从这个人出发成为某一类人。

  石瑛:对,是这样理解。

  艳佳:作为学生来讲, 他们应该如何把思政课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呢?

  陈松友:我先谈一下。

  艳佳:好。

  陈松友: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现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一种功利化的一种倾向。如说我们现在有的学生,说学思想政治课恐怕不如我们自己学好自己的专业课,这样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但这是一种很浅显的一种认识,就是他真正的是走上岗位之后,如果他再回头看的话,他每一个人的成长,每一个人的进步,每一个人的发展,都同大学期间的大学时代的或者是高校时代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的,都给他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提供了正确的指引。那这次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还特别提到,我们这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课堂的一些课程要有一个协同性的一个同等的效应的问题,也就是说具有同等的一个地位。

  艳佳:那石老师有什么看法?

  石瑛:我也觉得这个恰恰是我们教育体制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可能在追求教育的这样的一个结果的时候,慢慢的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就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陈老师刚才提到的功利主义,也像钱理群教授提到的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可能更多的在追求这个课程对我有什么用?它对我将来的就业有什么用处?或者说我将来要这样的一个课程,拿这样的一个成绩,对我的这种工作,对我将来出国,对我保研,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他想到的是一种工具价值,而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他更多的是这样的一种价值上的一种追求。所以这个恰恰是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要回归本位,那就是回归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

  艳佳:想先问一下蒋美艳,对比一下和你高中时候的思想政治课,你觉得大学的思政课和高中的思政课有什么样的不同?

  蒋美艳:拿我们学校还有我切身的体会来说,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像我们高中主要是学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就是像那些它们的含义是什么。然后大学更侧重的是对我们这种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引领。比如说像我们的这个思修课就给我们也有普法的部分,然后它是与我们的联系就更加的密切,更侧重的是立德树人。而且我觉得我们学校采取的开卷考试的形式也很好,这样又达到了一种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没有给我们学业上带来太多的压力。侧重的不是那种固化的知识的教育,更侧重对我们的一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引领。

  从教学形式上来说,我觉得我们的授课形式还是稍微的比较单一,我们的思想政治课从我们小学开始就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就是一直都是采取那种以课本为主,然后就是那种讲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面讲授。这样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好像离我们有点远,感受不是那么的深刻,不是那么的有兴趣。还有就是我们在这方面也重视一种理论教育,轻视了实践。也都是讲一些理论知识,这让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到一种“假大空”的感觉,也不能通过实践,也不能将这些观点这些思想什么的内化于心。所以我觉得这些还是不太完善的地方。

  艳佳:刚才蒋美艳也从她一线的学生的角度,感受到了其实我们的思政课现在有一些改变,不过有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小小的不足。现在我们全国高校的一个思政课它有什么样的一个总体的现状,两位老师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陈松友:比如说从教育部近几年来一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一个改革和创新,不断地在总结,不同高校的非常有效的那种使真正的思想政治课入脑入心,真正的增加思想政治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增加思想政治课感染力的这种形式,很好的这个经验,都在不断地推广。石瑛:全国现在大概有7万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而从2005年到现在,每一年教育部包括从教育部层面和各个省的层面,包括各个学校自己的层面,每年都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轮训。那么通过授课,通过交流访谈还有包括网络课程等等,在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艳佳:石瑛老师,您在一线教学比较多,那么现在您觉得我们高校目前的思政课它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我们需要去调试?

  石瑛:我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在的不足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我觉得还是在理论课的这个理论讲述上还是不足。我常常跟我的学生开玩笑,我说我讲的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政治宣传。讲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来说呢,其实讲好理论,讲透理论,这是这门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马克思不是说过吗,说理论只要是能够讲得彻底,就可以说服人。所以我们必须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本身的这种科学性、系统性和它内在的这样的一种内涵把它讲出来,靠理论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学生。

  第二呢,我觉得现在做的不足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这个探索上,还是有一些滞后的。刚才听到这个我们同学讲到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样的一些直观的感受,包括我们每年也会对学生做这样的一些问卷和学生的这样的一些实际的调查,也能感受到。我们这些年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来提升同学们的比如说出勤率,上课的抬头率,还有听课率,包括鼓掌率,这些我们也都在尝试。但是可能在不同的课堂中,也包括不同的教师,还有在整体的这个教学过程中,其实还有很多要做的,就是比如说怎么样把这些枯燥的东西讲得生动一些。把这样的一些有理性的东西讲得更有温度一些,还有理论性更强的东西怎样把它和实践结合的更紧密一些,就是能和学生走的更近一些,我想这些从现在来看,还有很多的不足。

  艳佳:其实我们老师真正要做的是要把这个转化成学生们能够听得进去的,变成有意思的这样的一门课程。我觉得也真是要下功夫,也真是很难的这样一个过程。

  石瑛:用我们的话说,必须得把教材的体系转化成教学的体系。

  艳佳:那么想问一下蒋美艳,您作为一名大学生,你希望学校当中的思政课,理想当中是什么样子的?

  蒋美艳:就是要有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师队伍,还有一流的教学方法改革。比如说我觉得就是政治课需要更接地气,内容形式也要更加的灵活和更有趣味性,像那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都是凝聚了大智慧的,但是它如果不能深入浅出的讲给我们听,我们听不懂,听不懂就觉得陌生,陌生就少了一种兴趣。

  还有我觉得就是要能够结合一些国内国际上的热点新闻来讲理论,可以结合当今社会上,具体事例来传授一些知识。这些也都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还有我觉得可以适当的引用一些影视作品。其次我觉得也可以多一些实践的环节,比如说我所在的青马工程MM协会,他就经常会办一些集体学习和讨论的活动。大家就一个热点问题,一起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也比较好。还有就是我们前一段时间举行了一个学习长征精神的观影活动,我们是去电影院看电影来学习的,这个也非常有意思,然后大家也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心得,这样就加深了理解,而且也加深了印象。

  我觉得我们的思想政治课也要能够灵活的运用多种形式走出课堂,要有行为体验,案例分析还有这种问答形式我觉得很好。

  艳佳:那么怎么样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能够培养到我们需要的人。

  陈松友:我们也进行了系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比如说我们在实践中,首先进行的是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这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教学体制。是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思想理论一百讲”的这种全覆盖、立体化的一个教学体系的一个构建。那么除此之外呢,我们也在进行构建这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这种合力。

  通过课堂式理论教学,也在有计划的组织实践教学,同时我们也开展系列的这种网络教学,像吉林大学的比如说我有BBS,有吉大通这种网站。那么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就是构建了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或思想教育构建的一种合力。

  石瑛:同学们更关注的是怎样更贴近学生,用我们的话说呢,怎样让我们的这门课程,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能够讲出这种理论的力度,然后又能讲出这种情感的温度,然后能和学生们贴得更近一些。所以这些年,我们也在尝试做一些工作,比如说在我们的课堂中去年我们曾经做过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同学们以多种方式来体现,同学们包括以微信,以微电影,还有这种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现。

  这个确实是展现了他们心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而且这种丰富多样的形式也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今年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给同学们留了一个作业叫做“社会功德随手拍”,或者叫做“随手画”。我今年上的是艺术学院学生的课,所以在最后交作业的时候,好多的同学给我画了厚厚的一本连环画,就是涉及到了社会功德,他所认为的这个社会公德中存在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以故事的这种方式把它展现出来,那么让我们也特别的感动,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确实在方法改革中,在贴近学生方面,应该做更多的这样的一个尝试,我们也在尝试着做这样的一个改革。

  艳佳:其实大家现在非常关注我们这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大家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我们高校的思政课能够真正的出现一些变化。

  石瑛:用总书记的话来说,也得是“因势而新”,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和现代的网络技术和“互联网+”,能够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在尝试上做比如说微课,慕课,网络课堂,还有这样网络的对话,包括同学们做的这样的一些微电影,或者是这种微讨论等多种方式。也在尝试着能不能利用互联网,利用现代的这样的一些新兴媒体和新兴技术,能够给同学们呈现更全方位的这样一样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也都是我们正在做和以后希望能够做的更好的一些尝试。

  艳佳:那刚才我们两位老师都说了一些我们学校正在致力的一些教育方法的改革方面。那么想问一下两位老师,什么样的课怎么样上课才能让我们学生觉得更生动更有趣,讲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受益更能听得进去。

  石瑛:我觉得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整个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节课,我们第一节课叫做适应大学新阶段。 我们一般呢,是通过先放一个短片叫做“人生列车”,从这个人生列车的短片开始,告诉同学们,在你的人生中可能会有无数次的上车下车,可能有无数的人和你坐同一列列车。你在旅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有趣的人,有的人可能给你印象深刻,有的人在他离开的时候你也没有任何的印象,然后接着会告诉同学们,我说同学们,我在这一站上车了,然后这一站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站,这一站的名字叫大学。然后开始解释什么是大学,从大学的精神开始讲起。

  那么接着回答同学们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的学习和你中学阶段会有哪些不同,那么我经常会引用怀特海的一段话,我说怀特海会说,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浪漫主义时期的学习,中学的学习是一种精密时期的学习,大学的学习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学习。到了大学和以往不一样,以往你是埋头苦读。到了大学你必须要站起来,你必须往四处瞭望,你要知道世界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然后你的这个学科的前沿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必须要思考问题,才能开始你真正的大学生活。

  那么我们要思考什么样的一些问题,然后转回到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关注的思想、政治、理论这样的一些问题上来。所以我觉得每一次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几乎都是以掌声来结束的,我觉得大家在第一次接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候,觉得这门课程它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然后从中能够受益的。我们也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在同学们的这个大学阶段,给他们更多的一些理论滋养,也给他们更多的这样的一些引领和引导。

  艳佳:这次会议的内容有什么新的特点?

  陈松友:那么其中有几个突出的特点,比如说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我们这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么样培养”,“为谁培养人”,我觉得一个“为谁培养人”的提出,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第二个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讲话中,特别强调了高校教师的问题。他强调的这个教师要首先教育好自己,他作为一个青年学生的一个领导者,作为高校思想文化的一个传授者首先自己要接受教育,他要明道要传道,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高校教师要特别做的“四个结合”,也就是教书和育人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这个相结合,以及坚持学术规范和学术自由相统一,都是为了强调高校教师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第三个特点,我觉得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强调构建一种教学的合力。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坚持。同时他也强调,课堂教学中,非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课堂教学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形成一种协同效应,构建一种合力,同向同力。

  艳佳:我手里有一个数据,目前我国高校有2852所,在校生达到了3647万人,这是我们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的力量。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新境界,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好,本期有理讲理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特别感谢几位嘉宾能够作客我们的直播间,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本期节目总监制尹华,监制于显志,策划王林,金可红。节目助理郝滋丽,赵晨竹。主持人艳佳再次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我们下周再会。


草根宣讲员,用朴实直白的语言,讲述身边的吉林故事

权威理论家,关注理论热点疑点,解读国家的政策理论

我们一起,只为给你答疑解惑!

播出频率:FM91.6 AM738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播出时间:每周六17:30——18:00

欢迎关注本周六我们的精彩节目

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738有理讲理

第一时间了解更多节目精彩内容

W020160606563327821011.jpg

收 藏
分享到:
评论
视频信息

发布时间: 2017-01-01 15:37 来源: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新闻-热门视频

相关视频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