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轨迹》第二集:轻轨第一线 光影大东北-光影视界 齐智 2439976
首页 > 光影视界 > 光影大东北
《城市的轨迹》第二集:轻轨第一线 光影大东北-光影视界 齐智 243997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光影视界 > 光影大东北

《城市的轨迹》第二集:轻轨第一线

  2000年5月27日,中国内陆第一条轻轨线路、长春轻轨一期工程开工。在工程毫无经验借鉴且项目必要性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决策者和建设者顶住压力,长春市终于在2002年10月30日结出快速轨道交通事业的第一枚“果实”:轻轨一期工程运营通车。

  轻轨建设初期的争议

  2000年5月27日,中国内陆第一条轻轨线路、长春轻轨一期工程举行开工典礼。

201.webp.jpg

长春轻轨一期工程开工典礼


202.webp.jpg

《吉林日报》长春轻轨破土动工报道

  很快,省市各大媒体开始纷纷报道长春轻轨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的情况。但在当时,“轻轨”究竟是什么?对于大多数长春市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市民认为,轻轨就是“小火车”,也有市民觉得,轻轨就是 “大摩电”。

  “大摩电”还是“小火车”?当人们的猜测还在继续的时候,《长春日报》刊登了一封公开信,内容是“长春市人民政府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向轻轨沿线居民解释,轻轨的噪音很低,运行后不会影响沿线居民生活。


203.webp.jpg

《长春日报》公开信

  就在公开信刊登后的第二天,《长春日报》上又发布了一条消息:长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维护快速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施工现场秩序的通告》,警示单位、个人干扰和阻挠施工行为的法律后果。


204.webp.jpg

《长春日报》2000年7月12日

  这两条看似并不相关的新闻,都源于当时很多市民对轻轨工程的不理解。由于没有先例可以让人们了解、参照,轻轨一期工程的实施始终伴随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长春轻轨一期工程如何破解资金难题

  和舆论压力相比,更现实的困难是建设资金的短缺。

  按照估算,轻轨一期工程造价需要十五亿元资金,而当时长春市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五十亿左右。从1998年开始,贷款申请就不断地向各个银行提交,但都石沉大海。

  2000年前后,为了控制各个城市盲目修建轨道交通,国家不仅在立项上严格把关,在建设过程中也同样严控,因此各大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轨道交通项目。

  直到2001年初,在长春市政府和轨道交通公司的不断努力下,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终于同意贷款。时任公司董事长王诚仁说,那是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205.webp.jpg


206.webp.jpg

长春轻轨一期工程建设照片

  这笔如“及时雨”一般的银行贷款缓解了轻轨一期工程的巨大压力,但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长春市政府为此出台了多项融资政策支持轻轨建设,包括将轻轨一期工程沿线的部分土地交由轨道交通公司开发,所得资金用于工程建设。

207.webp.jpg

  当时负责建设材料采购的苏秀宇,为了能赊账采购,几乎跑遍了全国。

  虽然艰难,但苏秀宇对说服生产企业赊账还是有底气的。一来,长春修建轻轨是政府项目,借款有保障。二来,虽然当时国内发展轨道交通的高潮尚未到来,但已经有了这样的趋势。所以,国内相关的生产企业都在盯着“中国内陆第一条轻轨”的修建,如果能和长春达成合作关系,对企业将来的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208.webp.jpg

苏秀宇工作照

  因此,在长春轻轨一期工程修建的过程中,很多材料生产企业以及施工方,都是采用全额垫付资金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如此一来,大大缓解了轻轨一期工程建设的后顾之忧。

  中国内陆第一条轻轨

  如何从无到有 实现运营

  从无到有的挑战,几乎贯穿轻轨一期工程的所有环节。

  王智,曾是轻轨一期工程电务处负责人,负责整个一期线路的电网铺设工作。在今天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难题,但轻轨一期工程的建设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先例可循,王智的工作很快就遇到了困境。

  具体的难题是,轻轨线网上需要的双向分段绝缘器国内无法生产,到国外订购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如果没有这个设备,线路电网中只要有一处出现故障,轻轨全线都将瘫痪。

  分段绝缘器的问题必须解决,王智决定自己试试。

209.webp.jpg

王智工作画面

  经过一系列检测,王智设计的双向分段绝缘器完全符合轻轨线路的要求。十几年来,几经改进,目前长春轻轨线路上使用的所有分段绝缘器的技术基础仍是王智当年设计的版本。

210.webp.jpg

绝缘器

  2001年12月10日,第一批共两列轻轨列车从湘潭运到长春,开始组装。

  这是湘潭电机厂为长春轻轨量身定做的列车,从外形到性能,在当时都是国际顶尖水平。

211.webp.jpg

湘潭产轻轨车照片

  就在轻轨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的同时,时任长春市长李述带领王显民等人前往轨道交通发达的德国考察轻轨车型。实地走访后,他们看中了曾在悉尼奥运会期间使用的一款轻轨列车。

  车型确定后,轨道交通公司开始寻找生产厂家。但当时,长客没有符合条件的生产线,新建的话时间又来不及。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有人想起了湘潭电机厂。湘潭电机厂生产的轻轨“样车”与长春颇有渊源。1983年,当长春在国内首先提出“轻轨”的概念并得到认同时,交通部就交给湘潭电机厂一个任务:试制一辆轻轨列车。

  十多年后,当长春轻轨一期工程即将完工,急需列车运营时,湘潭电机厂就凭借当年的基础和经验,按照长春市的要求,重新启动了轻轨列车的生产,解决了燃眉之急。

212.webp.jpg

  线路铺设成功,列车准备就绪,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必须具备,中国内陆第一条轻轨线路才能够成功运营,这个关键要素就是人。

  于是,轻轨正式运营前,轨道交通公司兵分多路,到全国各大相关专业院校广招人才。

  除了大学生,为了解决轻轨运营后,一线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公司还采取了“边招工、边培训、边上岗”的人才培养方式。这就是中国内陆第一批轻轨从业人员。

213.webp.jpg

第一批轻轨司机合影

  2002年10月30日,长春轻轨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中国内陆第一条轻轨线路、长春轻轨一期工程运营通车。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过往的所有艰辛也在这一时刻化作了收获的喜悦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214.webp.jpg

长春轻轨1号线试运营仪式

收 藏
分享到:
评论
视频信息

发布时间: 2017-06-27 14:34 来源: 发现长春

新闻-热门视频

相关视频

热门视频